top of page

成功神學 ── 何謂真「基督」徒?

Updated: Jun 11

張祥志先生 香港神學院聖經科副教授

一般傳統教會教導,只要決志相信耶穌,洗禮加入教會,便是基督徒了。但馬可福音第八章27至38節的一段卻告訴我們,單是口裡承認耶穌為基督,經歷耶穌的大能,甚至願意一生跟從耶穌都未必可以成為一個真「基督徒」,因為是否真基督徒是在乎有沒有一些決定性的質素,否則就算是跟從了耶穌一段日子的大弟子彼得也被耶穌稱為「撒但」。


在往凱撒利亞腓立比村莊的路上,耶穌問門徒別人說他是誰,門徒回答他是施洗的約翰,或是以利亞,或是先知裡的一位(八27~28)。耶穌又問他們說他是誰,彼得回答他說:「你是基督」(八29~30)。彼得的回答當然沒有錯,馬可福音一開始便宣稱耶穌是基督:「神的兒子,耶穌基督,福音的起頭。」(一1)奇怪的是,當彼得宣稱耶穌是基督時,耶穌卻禁止門徒將他這身分告訴別人(八30),為何耶穌要這樣吩咐呢?下文將再解釋。


從此,耶穌告訴門徒說他作為基督將要受許多的苦,被長老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,並且被殺,過三天復活(八31)。彼得聽見這話反應很激烈,他拉著耶穌並斥責他(八32)。對這反應的一般解釋是因為彼得愛主心切,不想耶穌死;又或是因為當時的人期望「基督」會帶領人民脫離羅馬政權的轄制,所以彼得便阻止耶穌去死。可是從下文來看,彼得阻止耶穌去死卻另有原因。接著耶穌轉過來看著門徒,就斥責彼得說:「撒但,退我後邊去吧,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,只體貼人的意思。」(八33)為何耶穌會忽然斥責彼得,並稱他為撒但?他如何不體貼神只體貼人?隨後耶穌叫眾人和門徒來,對他們說:「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,必喪掉生命;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,必救了生命。」(八34~35)對耶穌來說,體貼神的意思就是要跟隨他,但「跟隨他」卻是有要求,就是要捨己背十字架。十字架是羅馬死刑的刑具,從往後的經文我們得知,耶穌釘十字架的原因是因為他為彰顯神國的價值觀,不斷挑戰當時的社會宗教領袖,最明顯例子是說他們將上帝的聖殿變成賊窩,於是他們便老羞成怒,想法子要除滅耶穌(十一17~18),最後挑唆群眾要把耶穌釘十字架(十五11~14)。簡單來說,體貼神的意思就是為彰顯神國的價值,就算面對強權,甚至被釘十字架也在所不惜,這也就是「基督」的真義。


隨後,耶穌接著說:「人就是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甚麼益處呢?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?」(八36~37),傳統中這節經文多用在佈道會中,勸勉未信者反思生命的金句,可是這段說話卻是向跟從了耶穌一段日子的門徒說的。耶穌說彼得只體貼人的意思,就是說他雖然口稱耶穌做基督,但卻不跟從基督的本質行事,就是為堅守神國的價值面對死亡也不怕;相反,他卻走與基督本質背道而馳的方向,想要「賺得全世界」。這裡耶穌揭示了彼得及門徒跟從他,口裡稱他為基督,目的並不是要活出神國的價值,而是認為跟從他可以得到世界的榮耀,無怪乎往後的經文一連串記載門徒都是留戀榮耀的時刻(九1~5)、在路上彼此爭大(九33~34)、排斥不跟他們一起卻奉耶穌的名趕鬼的人(九38)、禁止象徵神國價值的小孩子到耶穌那裡(十13)、認為財主才能得救(十23~26)、請求坐在耶穌榮耀中的左右(十17)等,這些都是「賺得全世界」的體貼人的生命的展現。所以彼得拉著耶穌不讓他去死,真正的原因是他及其他門徒認為跟從耶穌是為要「賺得全世界」,耶穌要死與他們的期望截然相反,自然不容讓他去死了。同樣,耶穌禁止門徒說他是基督也不難理解了,因為門徒對基督的理解完全扭曲,若將扭曲的基督傳出去,只會製造更多「撒但基督徒」。


一直跟從耶穌,口裡稱他為基督,經歷過他的神蹟能力,但在耶穌眼中仍可以是「撒但」。關鍵不在於有否「跟從」、「口稱」、「經歷」,而在於有否「體貼神的意思」,有否明白「基督」的真義,有否堅持活出神國的價值。今天有不少人自稱是「基督徒」,但其生命方向卻嚮往世界的價值,做出種種與神國價值背道而馳的事情,其實他們在耶穌眼中仍是撒但而已。耶穌傳道的核心語句:「日期滿了,神的國近了!你們當悔改,信福音!」(一15)在今天不少教會的佈道會只關注讓多些人信主,於是常常傳揚「幸福音」,卻完全忽略了「悔改」這關鍵因素。「悔改」意思就是回轉,即假設人是走錯的方向,須要回轉到神國的價值當中。願意回轉到神國的價值、願意走體貼神意思的道路,願意為堅持神國價值釘十字架,這才叫基督徒、才叫福音、才叫信耶穌。


是否真正的基督徒關鍵在於如何理解「基督」的涵意,沒有「基督」的基督徒,或錯誤理解「基督」的基督徒都不是真基督徒!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